浮桥石笋 古城外的“地表最强存在”

   2023-12-15 中国奇石网张布衣5130
核心提示:浮桥石笋1961年就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很多老泉州人的记忆里,都有浮桥石笋。浮桥石笋位于泉州临漳门外接官亭

浮桥石笋1961年就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很多老泉州人的记忆里,都有浮桥石笋。浮桥石笋位于泉州临漳门外接官亭附近(此地古属浮桥黄甲街),高约3米,由五段圆柱体花岗岩垒叠而成,下段较粗,上段较细,末端略作尖锥状,整体造型似巨笋耸立,故而得名。自古以来,民间将其视为图腾崇拜类的祖形器,所以又称它为“石祖”。泉州民俗信仰崇拜石笋,认为膜拜石笋可促进人口的繁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浮桥石笋是古泉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1961年就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历史研究学者考证,像浮桥石笋如此大型的祖型器遗址遗迹在全国共有28处。

      清道光《晋江县志》称:“石笋,在临漳门外、山川坛西。石卓立二丈许,江在其下,故名笋江。”由于史无确记,石笋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就昂首挺立于那里的。只是据《泉州府志》载,它在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前就已存在。石笋立地之后,影响力巨大,成为那片区域的“地表最强存在”。晋江水流经它跟前,便成了“笋江”;浮桥建造在它面前,最后变成了“石笋桥”(亦称“笋江桥”);古时的泉州八景之一也叫“笋江月色”;更不用提现代打造的笋江公园、石笋公园了,都在昭示这根石笋的无敌存在。南宋泉州知州王十朋的诗句“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暗示当时城内以刺桐树为标志,但城外还是石笋说了算。明代诗人黄克晦的《石笋凝烟》曰:“一片云根天琢成,锦萌含箨绿苔生。烟中千古亭亭立,何必㛹娟映水明。”对石笋屹立的姿态赞赏有加。不过这些说到底,都与民众对石笋的接纳度息息相关。正因为有了接纳、认同,才有共鸣,才有了石笋的美名远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